8月21日凌晨,受强降雨影响,燕子沟镇大木杆沟发生大型泥石流,泥石流堵塞河道,侵蚀公路路基,造成S434榆磨路红石公园段道路中断。为快速抢通道路,州交通运输局、海螺沟景区管理局、州公路局及泸定分局,通过综合研判,决定由在此实施S434灾后恢复重建工程的州交城投集团负责组织道路抢通工作。
接到抢通任务后,S434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指挥部于21日上午组织参建单位会同泸定公路分局通过无人机、测距仪等现场查勘道路受损情况。通过对泥石流爆发规模及道路受损情况的勘察,指挥部向上级单位立下“1日内抢通”的军令状。
21日晚19时,根据集团公司安排,总工办余勇副总工组织召开抢通专题会,制定抢通方案。会上,余勇副总工要求:一是各参建单位要提高政治站位,统筹考虑抢通所需机械设备,全力以赴,力争1天内完成道路抢通任务;二是要科学制定抢通方案,要优先考虑道路抢通,其次考虑河道疏浚,同时要将河道疏浚与道路抢修有机结合,充分利用河道疏浚的大飘石反压道路边坡;鉴于河床已抬高3-5m,设计单位在制定抢通方案时,要按照“永临结合”的原则,结合后续路面高程抬高,制定抢通方案;三是要科学抢通,确保人员设备安全。要时刻关注天气变化,有降雨时,应立即停止施工,同时在上、下游各设一处安全观察哨,配备必要的通信器材;四是要加强信息发布、报送。在距抢通点20km的上下游分别设置“道路中断告示牌”,对过往无关车辆进行劝返;指挥部要确定专人,每日分中午、晚上两个时段分别报送道路抢通进展。会后,指挥部立即会同施工单位,调派机械设备抵达现场待命。
22日天一亮,指挥部派出先遣队员,查看现场是否具备抢通条件。在得知现场天气良好,大木杆沟水势有所减缓,现场具备抢通条件后,立即组织人员、机械设备开始抢通工作。抢通过程中,指挥部、设计院、总监办、施工单位相关人员一直在现场指导抢通工作,对现场发现的新问题第一时间研究解决。下午17时,完成部分河道改移,阻断了冲击道路的水流路径;晚20时,受损路基回填完成,道路达到基本通行的能力。21时,当日抢通工作基本完成,所有机械设备停放至安全处,人员撤回至各自驻地。
22日共投入抢通机械设备:4台挖机、1台装载机、1台自卸车、通勤车辆5台;抢通人员:机手5名,安全岗哨4名,专业技术及管理人员14名,后勤人员7名。累计完成河道疏浚约300m;道路清通约1000m。
下一步,指挥部将组织各参建单位,科学合理完成河道疏浚及道路保通工作。
参建单位现场研究方案
河道疏浚
水损路段回填、找平
道路达到基本通行能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