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州于2020年6月成功入选全国十个“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市(州)”之一。根据州委、州政府安排,由州交城投集团投资1亿元负责实施丹巴中路、乡城青德2个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州级示范区项目建设。
州交城投集团始终坚持“规划先行、保护为主、融合发展”的原则,在项目规划时,协同建设丹巴、乡城境内G248、G350、S572、S460、G549交通项目,串联县城、丹巴中路、党岭、道孚玉科、炉霍宗塔、乡城青德、稻城亚丁、香格里拉等旅游节点,将丹道秘境环线、香格里达旅游环线提质改造为景观层次丰富、文旅资源等级高、人文风光融合度强的优质川西自驾环线旅游公路。同时,注重道路交通与传统村落融合发展,聚焦“乡村振兴”战略,平衡传统村落保护和利用的关系,坚持牢固树立优先保护意识,建立传统村落数字管控服务平台,对示范区村落的历史底蕴、物质文化、传统文化进行重点保护,对古建筑、古民居、传统技艺进行原样修缮与保护传承;通过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工作,着力提高开发利用价值,积极培育民宿、文创、研学等交旅融合新业态的可持续发展。
严守传统村落保护底线。严格按照《甘孜州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方案》,委托清华大学同衡规划设计院,开展高标准、系统性的顶层规划设计,突出传统建筑和文化遗产“两保护”、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“两改善”、功能景观和村落业态“两提升”的核心内容,形成“2+2+2”的保护模式。我州传统村落保护利用4项做法被纳入住建部《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可复制经验清单(第一批)》。
传承传统工艺技艺文化。项目实施过程中,结合藏族石砌、传统建筑窗户建造、古碉楼建筑、传统木雕、彩绘夯土、乡城白色灌礼等当地传统工艺,对示范区内的古碉、白藏房、民居、村落风貌等实施保护。
增加村集体及村民收入。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,将村落原闲置的2个村级活动室、2户脱贫户村民房屋,修缮改造为示范民宿,由村集体运营,增加村集体收入;租赁流转4户村民闲置的土地、房屋,完善研学、民宿、餐饮等功能,帮助村民增收275万元;项目建设中采用“以工代赈”模式,投入使用当地工匠,实现务工增收293万元;项目运营期民宿、餐饮及研学业态招募当地村民20余人,为示范区村民提供家门口的就业机会。
助力全域博物馆之州建设。建成“乡城青稞酒文化博物馆”“乡城非遗传习馆”“丹巴嘉绒民俗文化博物馆”3个特色博物馆,构建了丹巴中路“白塔观景台自然生态”“萨拉科寺经堂碉精神信仰”2个空间展馆,积极探索文化传承中“保护优先”与“活化创新”新模式。展馆自今年初投入使用以来,共培养讲解员10名、接待讲解200余场次、参观1500余人次。
创新搭建农文旅品牌、就业新模式。与清华大学、西南交通大学、四川民族学院等高校合作,同上海、南京、成都等研学团队联动,衍生培育了自然研学、森林徒步、古村守护、公益环保、文创产品等新业态,举办了“首期嘉绒藏族农耕与文化体验营”“仲夏夜星空露营季”“山生万物徒游”“2024藏羌少数民族传统村落保护国际工作营”等活动;创建具有在地特色的天路·古村乡韵民宿餐饮品牌、天路研学品牌及天路艺品咖啡品牌,增强中路片区的业态活力;创新运营机制,创造就业岗位,搭建创业平台,引导和吸引年轻人返乡就业创业,增强村落自我造血能力,培育了17名平均年龄不超27岁的本土青年运营团队,为传统村落注入了勃勃生机,营造了在地共生的乡村未来。